一片湿地:圆了生态、安居两个梦

发布时间:   来源:未知   

  中新网温州12月19日电(张益聪 许航)家门口就是三垟湿地景区;学校、菜市、卫生院近在咫尺;出门5分钟到达S1轨道交通与瓯海大道……这是由温州生态园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:温州生态园)承建的黄屿安置片区幸福场景。

  回顾往昔,一片湿地,何以圆了生态、安居两个梦?

一片湿地:圆了生态、安居两个梦

三垟湿地航拍。许航 供图

  生态、安居“一笔账”

  21世纪之初,历经了50年的工业化进程,温州的水域污染严重,乃至当地“母亲河”温瑞塘河都臭气熏天,而想要扭转这一状况,生态治理和人居改善其实是“一笔账”。

  “那时候我巡河,沿岸小作坊林立、污水直排,尤其在三垟湿地附近特别集中。”曾在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任职的徐永春看来,生活区与工业区混为一谈,幸福优居无从谈起。

  为此,2004年温州启动了温州生态园建设,并在三垟湿地周边范围关停了黄屿电镀基地,其中涉及20.2万升电镀容量,以及59户230条拉丝生产线,有效保护了水环境基底。

  又历经了4年“阵痛”,温州生态园完成三垟湿地范围内9个村共4500余户村民搬迁,累计拆除旧房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。拆迁后,村民被集中安置在黄屿片区和三郎桥片区。

  自此,温州以三垟湿地为起点,溯源全域水域治理,并于2017年全面实现劣V类水“归零”。时至今日,三垟湿地全域水质Ⅲ类水占比达到60%,水体最高透明度达到了1.4米,水底植物清晰可见。

一片湿地:圆了生态、安居两个梦

三郎桥安置片区航拍。许航 供图

  在实现生态环境蝶变的同时,从三垟湿地迁出的村民也住进了“小高层”,而且“安置房”还成了“学区房”。为实现安置片居民“家门口,上好学”的期许,温州生态园建成温州状元中学、温州榕园学校、温州生态园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,并通过集团效应和联合办学模式,成功注入温州大学、温州外国语学校、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等优质资源。

  “不仅孩子上学不用愁了,现在我的工作也解决了。”三郎桥片区居民石兴(化名)表示,三垟湿地景区已陆续提供了车船驾驶员、保安保洁等就业岗位约100名,他就在其中。

  此外,温州生态园还成立了三垟湿地“瓯柑精品文化园·共富工坊”,持续带动安置片区居民就业增收。2022年以来,该共富工坊定向招工12人,临时招工1000人次,为三垟当地农户带来劳务收入180余万元。

  小家、大家“二十年”

  三垟湿地沙河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秀忠回忆称,刚开始,为了各自小家,三垟湿地的村民们都不情愿拆迁,但回过头看看,现在大家周边环境更好了,小家日子也旺了。

  受惠于黄屿片区“交通圈”“便民圈”等全面优化,前不久,黄屿单元B-12、B-15地块项目还开出了新楼盘,并作为温州生态园限价性商品房对外销售。

  “屋内户型不错,屋外环境也好。”黄屿片区居民刘女士坦言,老百姓就图个实在。她所在的小区出门就是幼儿园、小学,走5分钟到农贸市场,将10分钟“生活圈”缩短至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一片湿地:圆了生态、安居两个梦

黄屿片区安置房航拍。许航 供图

  除此之外,安置片区的医疗资源也在提升。2024年,三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后,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医疗设施提升的同时,还将实现“医养一体”,并划设180个床位,为社区养老开设护理照护、智慧管理、健康膳食、颐乐活动等服务。

  相比基础设施,许女士更在意交通便捷。令她印象深刻的是,黄屿片区拥有社区“微公交”,只需要APP上“点单”,巴士可以定点等候,也可以定位接送,上班通勤等出行较为方便。

  此外,三垟湿地在2023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,成为黄屿片区居民“家门口”的生态旅游地。水雉、松雀鹰、黑短脚鹎……各种稀奇鸟类出没于此,虫鸣鸟叫不绝于耳,既是休闲放松的生态景区,又是自然科普及人文教育的研学空间。

  “我们还关注到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,让青年人畅享宋韵文化、自然集市等新兴文旅模式。”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,温州生态园书记、主任陈朝明表示,未来,温州生态园还将携手全民共建、共创、共享自然生态和谐画卷,并继续持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,持续深耕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。(完)